综合百科

我国法律免责条件有哪些

网友 2024-11-03 04:14:45 浏览量:

1,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督促法律关系的主体及时行使权利、结清债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不诉免责。即所谓“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在我国,不仅大多数民事违法行为是受害当事人或有关人告诉才处理,而且有些轻微的刑事违法行为也是不告不理。在法律时间中,还有一种类似不不诉免责的免责方式,即在国家机关宣布有责主体须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权利主体自己主动放弃执行法律责任的请求,必须注意,作为免责形式的“不告诉”必须是出于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不告诉”之不作为是在某种压力或强制环境下才作出的,则不构成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3,自首、立功免责。即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4,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这种免责的理由是违法者在归责之间已经超前履行了第二性义务。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即基于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协商同意的免责,即所谓“私了”。这种免责一般不适用于犯罪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仅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

6,自助免责。自助免责是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自助行为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7,人道主义免责。权利是以权利相对人即义务人的实际履行能力为限度的。在权利相对人没有能力履行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或权利主体可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在有责主体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即使人民法院把法律责任归结于他并试图强制执行,也会因其不能履行而落空。

在订立合同或者协议时,除了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责任外,也可以在合同中列明免责的条款,但是免责的条款必须是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在合同履行中,任意一方出现免责条款所列的免责的情形,就可以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TAG:免责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便宜又好用的智能手机排行榜
  • 最新澳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表 最新澳元兑换
  • 韩国韩元兑人民币 韩国元与人民币汇率
  • 今天港币对人民币汇率图表2020 今天港币和人民币汇率
  •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图走势图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图
  • 今日泰珠汇率 今天泰珠对人民币汇率
  • 日元汇率兑人民币多少 日元汇率兑人民币2021
  • 1亿韩币等于多少人民币汇率 27亿韩币多少人民币汇率
  • 1澳元多少人民币汇率换算 1澳元=多少人民币
  • 越南汇率对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兑越南盾 越南兆对人民币汇率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