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法院的举证期限怎样规定?

网友 2024-11-01 18:00:58 浏览量:

一、法院的举证期限怎样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民事诉讼中有举证期限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靠前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15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10日。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证据交换的时限规定

1、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2、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3、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4、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

对于举证期限的规定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上述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理的,不同的诉讼情况所认定的举证情况是不同的,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聘请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并由法院来进行合法的判决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

TAG:举证期限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银行存款一年利息一万,本金多少钱 银行一年存1万利息是多少
  • 日元现钞换人民币汇率 日元现金换人民币汇率
  • 15万日元对币汇率换算
  • 日元对人民币实时汇率计算 在线日元对人民币汇率换算
  • 睡不着觉有什么方法解决
  •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报道,ChatGPT可能具有意识
  • 开户行是什么意思?(开户行支行信息怎么查)
  • 蛋白质的功效与作用(蛋白质高的食物有哪些)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趋势图 汇率美元人民币趋势图
  • 低级红高级黑是指什么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