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2024民法总则主要内容是什么

网友 2024-10-28 12:26:53 浏览量: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民法典》总则主要内容:

1、自然人出生、死亡时间按照以下顺序认定:“出生证明记载→户籍登记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其他证明”。

2、胎儿在涉及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方面,视为具有权利能力,但其分娩时为死体的除外。

3、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的年龄起点从10周岁改为8周岁。 如果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修改,不妨走访幼儿园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4、监护制度:

(1)、取消“有关组织指定前置”,有关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2)、增加规定“临时监护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遗嘱指定监护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监护”,即完全行为能力人“未雨绸缪”,与相关主体事先协商确定自己日后的监护人。

(5)、规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监护人资格与“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义务分离,即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继续履行相关义务

5、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1)、确立财产代管人“轻过失免责”规则。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时间的认定:一般情形为“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特殊情形为“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3)规定撤销死亡宣告后婚姻关系自行恢复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愿自行恢复。

6、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去“合法性” ,《民法典》果断去掉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评价,即只要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行为,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7、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1)、不再区分单方行为与合同行为。只要行为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在满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为能力范围实施的行为,均效力待定。

(2)、该规定结束了旧法时代对“单方行为”与“合同行为”效力区别评价的局面(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行为一律无效,合同行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8、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民法典》将其分为三种情形:

(1)、欺诈、显失公平——主观标准1年;

(2)、胁迫——胁迫行为结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误解——主观标准3个月。 此外,上述三种情形均受最长除斥期间5年(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TAG:民法总则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韩国韩元兑人民币 韩国元与人民币汇率
  • 韩币换算人民币汇率多少 今日韩币与人民币汇率换算
  • 国产路亚竿品牌排行榜前十位
  •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
  • 黑市上1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汇率查询
  • 嘉宝果的正确吃法
  • 木耳菜的功效与作用(木耳菜种植方法是什么)
  • 冷库苹果保鲜剂推荐(冷库中苹果保鲜的有效方法)
  • 自考本科都考些什么(自考本科需要什么条件)
  • 西红柿叶面追肥最佳时机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