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民法总则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什么

网友 2024-10-26 06:59:14 浏览量: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什么?

根据《民法典》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二、相关的法律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第22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与撤销:

成年人的限制行为能力由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里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我国的法律会在各个方面都规范着公民的行为和权利,在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如果年满八周岁但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当事人,也是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那么此类人群都需要有相应的监护人进行监管和保护,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后也是由法定代表人进行负责。

TAG:限制行为能力人

相关文章

  • 大都会保险实力如何?
  • 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融资融券如何交易
  • 存钱5万最聪明的方法?5万一年死期利息多少钱?
  • 花呗逾期多久上征信?花呗逾期会有哪些后果?
  • 办农业银行卡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办?
  • 哪里可以网上借钱?
  • 医保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缴费三个档次表细分,社保交哪个档次最划算?
  • 天安人寿逸享人生年金保险怎么样?教您几个实用的方法
  • 房贷基准利率多少?
  • 350万卢布 30万卢布对人民币汇率
  • 猕猴桃怎么催熟(猕猴桃的功效与作用)
  • 200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200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 为什么美元在贬值 为什么美元又贬值了
  • 学平险是什么(学平险保障范围有哪些)
  • 美元加元汇率走势k线图 美元加元分时
  • 考初级会计证的条件(初级会计证考试内容)
  • 笔记本电脑连接蓝牙耳机操作(笔记本电脑可以连接蓝牙耳机吗)
  • 越南对人民币汇率换算 越南等于多少人民币汇率
  • 日元今日兑换人民币汇率 日元今日兑人民币汇率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