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内存涨价原因中,我们就一直在说行业竞争的问题,其实我国一直在强调竞争中性,但是竞争中性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看待呢?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竞争中性是什么意思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后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一步发展和倡导,并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定义,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在税收、监管和政府采购方面的平等待遇。
竞争中性是指市场经济国家平等对待各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企业,这是一种技术方法,我们称之为竞争中性原则。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是市场参与者,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都受到平等对待,并在市场准入和资源方面享有公平待遇。
竞争中性原则是调整国内市场秩序的公共政策,旨在维护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避免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竞争中性”似乎是一个新词,但平等对待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概念和相关改革一直在推进。几年前,私营企业在出海,大举投资,但国内投资的动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去年以来,出现了许多关于民营企业的不正常声音和虚假论调,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明确强调和实施竞争中性原则将有助于建立私营企业的信心,为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也是如此。
竞争中性应该如何看待
一、竞争中性是改革的需要
从以往关于“民进"民族撤退”、“民族进步与民间撤退”的争论,到最近出现的“私营经济的退出”、“新公私伙伴关系”等扭曲的观点,再到“旋转门”、“玻璃门”、“旋转门”等“三重门”,深刻地说明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竞争中性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其核心理念符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建设要求,符合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实行竞争中性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建立成熟、定型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竞争中性是开放的需要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正处于改革和重建时期,竞争中性已成为高标准、广覆盖的国际共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120家,其中大部分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然而,国有企业的现状与竞争中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竞争中性一旦成为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则,就会对国有企业形成严重的外部硬约束。
中国与世界密不可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着力培育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世界级企业。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要国际经济规则的有力支持。
TAG:什么是竞争中性原则